北京外国语大学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 京ICP备16013132号-1
发布时间:2022-05-11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嘉兴市税务局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 浏览次数:
陆志良(1922—2019年),出生于浙江省嘉善县。解放前, 他以临时工的身份“潜伏”于浙江嘉兴新塍区国民党政府税务所。黎明前夕,他凭借着信仰和机智,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保存税务资料的任务。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新中国的税收事业。陆老虽已离世,但从他的回忆录中,仍能感受到当年烽火岁月的那份惊心动魄。
黎明之前 接到“潜伏”任务
大约是1941年,我的妻兄翁公友夫妇冋到嘉兴。交谈中得知,他俩常年在天目山一带秘密从事地下党工作,此次回来是受组织委派来嘉兴工作。
1948年10月,翁公友对我说:“嘉兴马上要解放了,我党需要钱粮。”随后交给我一个“潜伏”任务,安排我进入嘉兴新塍区国民党政府的税务所,至于具体做什么事组织上会跟我联系。
在翁公友的安排下,我成了嘉兴新塍区国民党税务所一名打杂的临时工,工资是一个月一石米。三个月后(1949年1月),原所长调走了,新的所长来了,叫陶斌坤,是嘉兴平湖人。
临解放前,组织上的任务来了。翁公友对我说:“解放军马上要来了,现在给你一个任务,你负责把新塍区税务所所有的税务资料全部保管好,到时移交给解放军。”没过几天,所长陶斌坤通知我,马上将全部的税务资料烧掉,一张纸都不能留给共产党。
我当时灵机一动,对陶斌坤说:“陶所长,我们所里、镇上都是木结构房子,这么多资料如果全部付之一炬,万一烧到房屋就危险了。现在形势危急,你赶紧回老家平湖去照顾家小,烧资料的事我会负责。”陶斌坤听了觉得有理,就把销毁资料的任务交给了我。
我送陶斌坤到了轮船码头,随后又来到米行借了20只麻袋, 把全部税务资料装满了18只麻袋。怕引起所里人的怀疑,我对其他人说:“我拿回家里慢慢烧,既不用担心烧到房屋,还可以省掉柴火钱。”还真没人起疑心。我从乡下借来了小船,把18麻袋的资料全部搬回了家,与柴木堆在一起,堆满了后半间屋。
就这样,我和我保管的税务资料一起等到了新中国的曙光。
解放之后重建税务机构
1949年5月,嘉兴解放了。
新塍当时是一个区,区委书记是一位山东籍的南下干部,名叫樊家禧。新塍解放的第二天,樊家禧书记就来到我家,询问税务资料的事情。那天我正好不在家,妻子点给樊书记看,一共18麻袋,全部在这里,一张都不缺。
我回家得知后,随即去找樊书记,问:“应该如何处理这些资料?”樊书记对我说:“先不要动,你继续保管,马上全中国都要解放了,党需要钱粮,要靠税务所。”随后,樊书记又对我说:“你还有一项任务,写信给原来的税务人员,让他们回来,愿意干的继续留用。”原来所里的税务人员,分别在新塍、嘉兴和平湖,我就一个一个地写信,终于把他们都叫了冋来。
人员落实后,还要找办公用房。我听了岳父的建议,去当地关帝庙与当家和尚商量。当家和尚给所里腾出一楼一底,下面办公,上面供工作人员休息。就这样,新的税务机构建起来了。原所长陶斌坤留了下来,樊家禧书记则派了朱宝山、王安臣、费达三人作为接受税务局的政治代表。我家的18麻袋资料,也都由三位政治代表接收了。
税务所成立之初,樊家禧书记想让我当所长,但我认为自已才高小毕业,不适合。于是还是由陶斌坤任所长,我任主办,负责新塍、濮院等郊区几个镇的税收征收。
当时新政府对税务所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生活必需品由政府分配、免费提供。我最初的工资是每月二毛五分,既要照顾岳父,还要养活妻儿,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几个月后,在樊家禧书记的关心下,我拿到一个月二石米的工资,生活终于安定了下来。
峥嵘岁月坚守税务岗位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塍周边匪患严重。
1949年10月,所长陶斌坤去濮院镇收税。去后的第二天,传来一个坏消息:税款被土匪抢了,陶所长也被土匪抓走了。
闻知消息,樊家禧书记立即派出部队去剿匪。最终,只在郊外发现了一具尸首,已经被野狗吃得只剩下骨头。因为陶斌坤出门时穿了件条子衬衫,看到撕碎的布条,大家才确定陶斌坤已经遇害了。那一年,陶斌坤只有34岁。
在新塍税务所那段时间,为了完成税收任务,我找了原国民党商会会长和秘书,要求通知各行各业到新塍小蓬莱公园开会。会上,我说:“收税是为了支援前线,所以要老老实实地缴税,共产党的税务所一定会讲究公平合理!”听完我的讲话,参会代表热烈鼓掌。
在新塍工作一段时间后,我调到了嘉兴工作。1951年5月,嘉兴市人民政府税务局成立,我任地方税股负责人,后又任税政股主办。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次房产税征收。一户人家的儿子与后爸为了房屋打起了官司。我査了地契,发现房子是道光年间以几百两银子买来的。这座房子的房产税怎么收呢?后来我提出来:以米价为基准进行折算,测算清朝与现在的房屋价值,作为房产税的征收依据。这个办法得到了政协和市政府的一致通过,后来还在全省推广开来。
1985年,我63岁的时候向组织上提出退休,考虑到实际工作情况,组织上返聘留用了我。直到1996年我74岁了,才真正“退休”。(本文由陆志良口述,王秀峰、浦雅琴整理)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