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22 作者:德州市税务局 来源:德州市税务局 浏览次数:
皇粮国税,古已有之,中国老百姓对其早有认同。这在古人诗歌中多有反映:《诗经》中《小雅·大田》篇云:“有龠姜萋,兴雨析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里说的公田私田,是指商代时实行的井田赋税制度即借助民力助耕公田,以劳役地租代替交税。该诗以平常自然的口吻,赞美老天爷及时下雨,从而保证了公田、私田的丰收,间接反映出一种先公后私的古朴民风,这是最早对井田制予以褒扬的诗篇。“昔年逢太平,山村二十年。泉溪在庭户,洞壑当门前。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唐时的元结在《贼退示官吏》一诗中,以眷恋不已的心情回忆起在以往的太平日子里,人们按规定的数额和期限交清了赋税后,便心安理得,可在家享受舒适的生活,就是日上三竿,也能安然酣睡的情景。这是对依率定额征税的一种肯定和赞美。国强税事兴,税兴国必强。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振兴。所以杜甫在《忆昔.其二)诗中,对唐初的开元盛世极力赞美,其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稻米流脂谷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这幅人民安居乐业,农人五谷丰登,商贾不绝于道,民富国强,四海升平的美妙图画除赖于当时的政治清明外,经济上则赖于由赋税合理带来的“公私仓俱丰实”,使我回想起当年人民公社时期秋收后送公粮景象的,是陆游的《秋获歌》:“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长碓捣珠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香。万人墙进输官仓,仓吏炙冷不暇尝。讫事散去喜若狂,醉卧相枕官道傍。。”用“万人墙进输官仓”来描绘农民送公粮的景象,可谓生动贴切,令人如历历在目,可见我国农民交公粮的意识历来很强。俗话说:“大河满,小河不会干。”我国现行税收制度追求的是法治和公平,是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学习和借鉴古人对皇粮国税的认识,必须在坚持依法治税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税收公平,并通过开展税收宣传提高人们对税收法纪观念,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欣赏古人税事诗的意义所在。
来源:《“皇粮国税”的终结》唐仁健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出版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