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税法趣味角  >  税收历史 > 正文

“国泰民安”钟

发布时间:2019-07-19 作者:德州市税务局 来源:德州市税务局 浏览次数:

在安徽省绩溪县著名的龙川景区内,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龙川胡氏宗祠。宗祠气势磅礴的构造和精美至极的木雕,被誉为“江南第一祠”和“木雕艺术的殿堂”。在宗祠的左厢一边,四根木头搭起的支架上,吊着口古铁钟。有趣的是,这口钟上的“国泰民安”四个字中竟“错”了两个字:“国”字下面少了一点,而“民”字一捺上面却出了头,即多了一点,这“少”一“多”让人大惑不解。这口钟铸于“大明嘉靖甲子年仲秋月”,即1564年秋,距今已有400多年。钟高85厘米,直径75厘米,重约250公斤。这口钟上共有108字,字字清晰笔画端庄,而为何在“国泰民安”四个字里就错了两个呢?后人理解,这决不是古人在刻字时的疏忽大意,而是别有寓意和暗示: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泰民安”,国家就要少收一点税,多给农民一些实惠。看来,“多予少取”是农民自古就有的愿望,然而直到今天才成为现实。

来源:皇粮国税——税制流变与王朝兴替 杨青平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 第183页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