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税法趣味角  >  税收历史 > 正文

一件税收文物,一段历史见证

发布时间:2018-08-10 作者:杨新天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来到西藏博物馆,我看到了一件特殊的税收文物——元朝时期西藏萨迦寺萨班·贡嘎坚赞帝师给夏鲁寺的法旨。这件珍贵的馆藏文物,见证着西藏与祖国牢不可分的历史联系。

萨班·贡嘎坚赞(公元1182年1251年)是萨迦教派的第四代祖师,出生于后藏萨迦王室,自幼受严格的释典、经学教育,曾投名流释迦室利为师,成为当时著名的大学者,人们尊称他为“班智达”,成为西藏获得“班智达”尊号的第一人;传说他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所以在藏族历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对西藏归入中国版图,元朝统一西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公元842年,吐蕃王朝因王室内讧和部族之间、边疆之间的混战而分裂瓦解,出现众多互不统属的地方势力。它们各占一方,互相征伐,战争连绵持续了四百余年。而此时,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在中国北部建立了蒙古汗国,并且向南向西扩张。史籍记载,公元13世纪30年代,元太宗窝阔台执政期间,把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封给他的皇子阔端驻守。阔端派人通过今天的敦煌一带入藏,发现那里地域辽阔,牧草丰美,于是建议经营吐蕃。后来阔端设府于凉州后,遣使招吐蕃前来谈判。他的战略是,为了控制当时处于分裂状态的吐蕃,必须寻找一位能在整个藏区具有威望的人物,通过他来治理西藏地区。他们选定的人选就是萨迦教派的领袖萨班·贡嘎坚赞。

因为深深了解蒙古人常用的“先礼后兵”策略,年迈的贡嘎坚赞亲自带领两个侄子八思巴(他是最早实现西藏“政教合一”的人)和恰那多吉从萨迦寺动身前往凉州,双方举行了“凉州会谈”。蒙方提出,只要西藏归顺蒙古人的统治,就扶持萨迦教派为西藏地区的第一教派,并将政权交给他们。1247年,萨班·贡嘎坚同意了阔端在凉州议定的西藏归顺条件,他代表西藏各地领袖的意愿表示西藏愿意归顺蒙古大汗。随即,他又给西藏各地方政教首领写了一封信,详细谈了归顺蒙古的细节,这封信就是后来著名的《萨班致蕃人书》:号召所有头人僧众接受蒙古的统治,避免战争的灾祸,为蒙古统治西藏和西藏后来归顺元朝中央政府奠定了基础。

这封信现在也珍藏于西藏博物馆,信里除了敦促各地首领归顺之外,还有相当部分内容是关于在西藏设立行政区域、建立官制、征收赋税等具体的治藏政策与措施。信中明确提到了蒙古人在被征服地区派遣“征税官”,以及摊派乌拉差役和兵役的问题。而且,在信中,甚至指明了蒙古人所喜欢的贡品,诸如黄金、白银、象牙、大粒珍珠、藏红花、木香、牛黄、虎皮、豹皮、草豹皮、水獭皮、蕃呢、乌思(今拉萨)地方的氆氇等物。他希望乌思藏各地的官员能够按照要求交纳贡品,以博得蒙古统治者的欢心。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凉州会谈”和萨班·贡嘎坚赞的公开信,清楚地再现了西藏地方归顺元朝中央的史实,这封信也成了为能够直接证明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珍贵实物史料之一。

元朝授予了萨迦派治理西藏的权力,西藏政教合一的这种形式开始发端了。元朝中央政府和西藏的萨迦地方政权明确了君臣关系,中央政府还专门设立了宣政院,来管辖元朝周边的其他民族。元朝初期在全国设立了11个省,后来设立了12个省。按理说西藏应该是第13个,但不是,西藏直接归属宣政院管理,也就相当于一个省的形式。蒙古军队正式驻扎西藏后,对西藏的官员进行了分封,千户以下都是由萨迦法王直接来任命,万户以上由皇帝直接任命。据史料记载,元朝前后三次对西藏进行了大规模的户口清查,在西藏建立了交通驿站,一直通到大都,即现在的北京,当然,还建立了税收制度。还在西藏推行了元朝的法律和立法制度,等等。驻扎了军队、进行了行政区域的划分、清查了人口、建立了通讯、建立了税收制度——上缴朝廷的赋税和上缴萨迦地方政权的赋税,主要都是通过萨迦地方官员征收的。上缴朝廷的赋税是以物的方式,比如牛、羊、马等为主。大量的史料都说明,在700多年以前,西藏就无可质疑地成为了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可以这么说,元朝在西藏地方征税既取决于西藏地方归附蒙古初期双方的约定,也取决于蒙古维护其统治的需要,同时也是元朝统一制度在西藏的具体体现,征税是可以确定的客观历史事实。 这件元朝时期萨迦寺萨班·贡嘎坚赞帝师给夏鲁寺的法旨,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