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29 作者:上海税务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些珍贵的文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情况,其中一些还涉及到当时的税收情况。今天,给大家介绍几个有关税收的历史文物。
汉代收租图
“汉代收租图”出土于沂南汉画像石墓,活灵活现地为后人展现了汉代征收实物税的场景:丰收的粮食被装入口袋,即将存入仓库中,地主认真地验收粮食,人物形象生动有趣。
金花银
意为足色而有金花的好银两,是明代折收税粮的银两。我国古代税负以征收实物为主,至正统元年,官员建议“将税粮折收布绢白银,解京充俸”,明王朝遂决定将浙江等省的夏税、秋粮折银征收,随后,该方法“概行于天下,以为永例”。税粮折银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一个重大进步。
唐代罗江县租庸调银饼
银饼上有铭文“罗江县天宝五年庸调银四十两”,是目前唯一存世的四十两重、反映租庸调制度的白银实物。天宝年间“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所收的布帛折变成轻货,运到京城国库。该银饼就是罗江县的庸调布帛折变、铸造为银饼送入京城的实物。
牛耕
“牛耕”为基砖画,出土于嘉峪关5号壁画墓,真实反映了1600多年前中国古老的绘画技艺,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牛耕》生动展现了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先进的生产力,当时发达的农业生产技术为隋唐时期租庸调制度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毛公鼎
著名的西周青铜鼎,上刻铭文,为传世青铜器铭文之最长篇。周宣王兴利除弊,重用毛公,要他辅佐自己中兴周室,以使周国免遭丧国之祸。根据铭文记载,宣王要求毛公“征收赋税徭役不得中饱私囊”,这与“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现代税收理念遥相呼应。